《吳敬璉傳》的知名作者吳曉波因被指剽竊另一本吳敬璉傳記,日前被作者柳紅起訴至東城法院,要求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共計50萬元。柳紅一方認為,吳曉波采用“改頭換面”等方法剽竊,而在吳曉波一方看來,柳紅提交的證據(jù)為拼接《吳敬璉傳》中的詞句,看上去似乎相似,但卻是吳曉波獨立創(chuàng)作。
《吳敬璉傳》被指剽竊
作者及出版社遭索賠
當天,原告柳紅和兩位代理人一同出庭,而吳曉波則指定兩位代理人應(yīng)訴(如圖)。同時被列為被告的還有中信出版社和王府井新華書店,但庭審的矛盾焦點始終集中在柳紅和吳曉波身上。
柳紅在庭審時很少說話,其代理人宣讀了起訴書。柳紅訴稱:2001年,她獨立創(chuàng)作《當代中國經(jīng)濟學(xué)家學(xué)術(shù)評傳吳敬璉》一書(以下簡稱《吳敬璉評傳》)。今年2月,吳曉波所著的《吳敬璉傳》出版發(fā)行,柳紅比對發(fā)現(xiàn)該書以多種方式大量剽竊《吳敬璉評傳》的內(nèi)容,嚴重侵犯了其著作權(quán),故訴至法院要求三被告停止侵權(quán),吳曉波在媒體上刊登致歉聲明,并和中信出版社共同賠償經(jīng)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50萬元。對于柳紅起訴,吳曉波的代理人認為,剽竊缺乏事實依據(jù)和法律依據(jù)。
原告:拉清單力證剽竊
在庭審時,柳紅提交了一份吳曉波剽竊內(nèi)容的清單,涉及字面、文字相同的地方共有32處近8000字,涉及文獻、引證的也有30處7000字,其中包括柳紅首度披露的文獻5處。此外,她發(fā)現(xiàn)《吳敬璉傳》的篇章、結(jié)構(gòu)安排也有多處與其作品相似。
柳紅的代理人特別對此進行了歸納總結(jié),認為吳曉波的剽竊采用了“改頭換面”、“移花接木”、“見縫插針”、“丟三落四”等四大手法,隱蔽性很強。例如“改頭換面”是指用同義詞表達或用代詞替換柳紅的原詞,而“丟三落四”則是故意漏抄一些詞語。
被告:有參考也有感謝
對此,吳曉波的代理人極力反駁,并提醒法庭注意不要被誤導(dǎo),“原告的歸納整理不具真實性,是故意制造剽竊的效果”。吳曉波代理人隨即引用柳紅提交的涉嫌剽竊的段落,指出柳紅代理人是將散見于《吳敬璉傳》的詞句串聯(lián)起來,合成了與柳紅作品中類似的一句話。
吳曉波的代理人同時認為,柳紅所提出的32處文字、字面相同的地方,因為柳紅作品中只是對相關(guān)歷史事實進行簡單描述,以及對他人觀點、話語的引用,因此其并沒有著作權(quán)。吳曉波是在長時間對吳敬璉采訪的基礎(chǔ)上獨立創(chuàng)作了《吳敬璉傳》,雖然吳曉波作為資料參考了柳紅的著作,但吳曉波在后記部分已對柳紅表示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