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如今正成為銀行理財市場的一大熱點。據(jù)悉,近期中行和深發(fā)展兩家銀行分別推出了“掛鉤二氧化碳排放額度期貨價格”的理財產品! 一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多少,已成為衡量其經濟發(fā)展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歐洲這方面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不但利用先進的技術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更通過金融創(chuàng)新來服務于環(huán)保,歐洲氣候交易所的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就是其中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在此背景下,深發(fā)展正式推出國內第一只“二氧化碳掛鉤型”本外幣理財產品,掛鉤在歐洲氣候交易所上市、目前交易非;钴S的“歐盟第二承諾期的二氧化碳排放權期貨合約(2008年12月合約)”。該產品投資期限僅12個月,而且提供100%到期保本,可以人民幣和美元進行投資,根據(jù)不同投資幣種,預期最高年收益率分別達到7.8%(人民幣)和15%(美元)。 同時,中行上海分行也推出新一款美元1年期“掛鉤二氧化碳排放額度期貨價格”產品,除了高達15%的預期最高年收益率頗具競爭力以外,該產品系國內首個注入“控制全球變暖和溫室氣體排放”概念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為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投資期限一年,投資實際收益將取決于二氧化碳排放額度期貨價格月度平均表現(xiàn),預期最高年收益率可達15%。 市場預計,二氧化碳排放權的期貨價格可能由兩個主要因素決定———天氣及購買者的參與情況。市場普遍認同歐洲大部分地區(qū)已進入一個炎熱和干旱的夏季氣候,目前南歐國家與巴爾干地區(qū)尤為明顯。炎熱與干旱將引發(fā)更多能源需求,進而引發(fā)更多排放要求,最終將推動價格上漲。此外,需要海水起冷卻作用的核電站會使水溫上升,在高溫天氣條件下其供能活動必將受限,然而對能源的需求將促使那些需通過二氧化碳排放來供能的企業(yè)購買更多的額度。 (摘自《證券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