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專家認為,第四季度短期外債增長與人民幣升值加速有關 |
|
|
|
2007-04-20 記者:張莫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訊
19日外匯管理局公布了截至2006年末我國外債數據。截至2006底,我國外債余額(不包括香港特區(qū)、澳門特區(qū)和臺灣地區(qū)對外負債)為3229.88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9.43億美元,增長14.92%。而就在同一天,美元對人民幣達到7.7199,突破7.72關口,再次創(chuàng)下匯改后新高。
據外匯管理局初步統(tǒng)計,2006年我國外債償債率為2.09%,債務率為30.42%,負債率為12.30%,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之比為17.22%,上述債務指標均在國際標準安全線之內。
記者通過計算發(fā)現,去年前三季度按季度外債增長幅度分別為2.4%、3.5%和2.4%,但是第四季度的外債增長幅度達到了5.9%。這與短期數據的快速增長不無關系。數據顯示,我國短期外債同比增長17.60%。前三季度我國短期外債占比分別為55.94%、55.81%和55.28%,在前三季度短期外債占比逐步略有下降的背景下,第四季度短期外債占比達到56.85%,有些出乎意料。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趙錫軍教授表示,這其中的原因比較復雜,人民幣加速升值是其中之一。數據表明,去年第四季度,人民幣升值速度明顯加快。近期人民幣匯率持續(xù)攀升,4月以來的短短十幾個交易日中,人民幣匯率已六度創(chuàng)出新高。
“在人民幣升值預期逐步加強的背景下,各個機構通過各種途徑使資金進入中國的愿望就會加強,而其中一個途徑就是債務。而在長期外債管理相對嚴格的情況下,通過短期外債進入國內的可能性更大!壁w錫軍說。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張禮卿教授也表示,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短期游資進入國內的可能性變大,他還同時認為國內經濟強勁的增長勢頭也是短期外債增長的原因之一。
而短期外債的增長與貿易信貸的增長也關系密切。截至2006年底,在3229.88億美元外債余額中,登記外債余額為2189.88億美元,貿易信貸余額為1040億美元。第三季度貿易信貸額增長僅為三億美元,而第四季度增長69億美元。趙錫軍說,不排除有熱錢通過貿易信貸途徑進入國內的可能行。張禮卿持類似觀點。
一直以來,我國短期外債占比都大大高于25%的國際警戒線水平。外匯管理局3月初出臺了《關于2007年度金融機構短期外債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在金融機構短期外債指標核定范圍、余額指標方面做出了政策調整。這一政策旨在規(guī)范和控制金融機構借用短期外債,引導其有效利用國內資金資源,促進國內金融市場發(fā)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