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竹夾和垃圾袋,慢跑穿梭于全國的大街小巷,時而彎腰撿起路旁的垃圾。這是近年風靡全球的一種公益運動“Plogging(跑步撿垃圾)”。由于集健身與環(huán)保于一體,“Plogging”深受環(huán)保主義者和健身愛好者的青睞。不久前,用戶@佛系美食博主在新型社交平臺Soul App關于“Plogging”的分享就吸引了不少網(wǎng)友的關注和討論。
在這個Z世代占比超過7成的社交平臺,全新的公益活動正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注。注冊時間超過1300天,作為平臺資深用戶的@佛系美食博主熱衷于在Soul分享健康、好吃的美食,同時熱愛健身慢跑的他也記錄了自己堅持撿跑運動的時光。
“Plogging”既環(huán)保又健康,@佛系美食博主在幾年前加入了當?shù)氐摹绊樖謸炫軋F”。除了城區(qū)街道、公園這些常規(guī)撿跑,他和伙伴們還會在節(jié)假日的時候組織前往山林、海灘等地進行拾荒慢跑。去年第52個世界地球日,他們跑上街頭,僅煙頭就撿拾了4029枚。
Soul用戶分享撿跑經(jīng)歷
令@佛系美食博主欣喜的是,由于長期對Plogging的堅持,他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有了明顯的改變,出門自帶杯裝咖啡,隨手關掉沒用的電源……他和朋友們積極廢物利用:回收的瓶蓋做獎牌,海灘撿拾的廢棄漁網(wǎng)做太陽鏡……讓公益的影響持續(xù)蔓延。
用戶在Soul瞬間分享廢物利用的成果
“公益不是一時興起,需要長久堅持!”@佛系美食博主在Soul上寫道。至今,已經(jīng)他和伙伴們堅持了三年多,垃圾袋和竹夾成為他們的慢跑標配。跑步中,成員之間還會“爭搶”撿垃圾,從點滴之處讓生活環(huán)境更美好、實現(xiàn)自我價值,這讓@佛系美食博主更加堅定做公益的意義。因為他們,街道上、山林里煙頭、塑料瓶少了,多的是加入環(huán)保慢跑者的足跡。
在生活中,@佛系美食博主所在的公益組織不斷壯大,成員來自不同的領域,一年前就已經(jīng)由十幾個人發(fā)展到二百多人,散布各地的撿跑團已經(jīng)在全國多個個城市留下身影。而在Soul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看到他的分享后行動了起來,有Soul用戶說,“真的太酷了,做的事情很有意義,也希望可以加入”“有時出門逛街會自帶購物袋,爭取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p>
“一個人影響一群人,一群人影響一座城”,踐行“健康+環(huán)?!惫胬砟畹腀佛系美食博主和伙伴們正逐步將想法變成現(xiàn)實。
將熱愛與環(huán)保相結合,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保護大自然,@佛系美食博主的故事不是個例。只不過,與之“跑步拾荒者”不同的是,另一位Soul用戶則是一名“潛水拾荒者”。
小巴(Soul用戶名@小巴潛入深海了)深愛大海,如今暫居三亞的他會時而漫步海灘,時而潛入海底。正是因為對大海的熱愛,小巴不忍心看到大海的環(huán)境變得糟糕,于是他將潛水特長化成公益的行動,潛入海底撿拾垃圾。廢漁網(wǎng)、玻璃瓶……這些都是小巴潛水帶上來的“戰(zhàn)利品”。“盡管茫茫大海里割的這點廢漁網(wǎng)顯得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慢慢清理,就變少了?!毙“驼f道。
小巴分享潛水“拾荒”的經(jīng)歷
小巴還經(jīng)常在海邊撿拾海螺和貝殼。之前,撿來的“寶貝”基本是自己留存或贈送給親友,而現(xiàn)在他全部捐給小朋友,用來做“海洋保護”主題的樣本識別或手工,讓自己的行動變得更有意義,影響更多人。
小巴在Soul上記錄暖心瞬間
以實際行動投身環(huán)保,踐行公益,只是Soul上年輕人熱愛生活的一種表達方式。在有60多萬次瀏覽的#公益話題下,Soul用戶們以新的公益形式傳遞溫暖的故事不可勝數(shù)。他們從點滴處踐行公益,讓熱愛更有意義。
用戶@腹有詩書氣自華選擇做一位現(xiàn)代騎士,他加入了“摩托車應急救援隊”,讓愛心馳騁在路上;@MERMAID鯊魚教練則用自己的所學,給學生分享防溺安全知識,守護者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攝影愛好者@愛攝影愛樂山,以公益拍攝的形式,帶領大家走進大山,看見更多渴望知識的孩子;用戶@土木人小王則用表演、陪伴,為計生特殊家庭帶來溫暖。
Soul用戶以不同的公益形式讓熱愛發(fā)光
無論是在邊跑邊揀的路上,還是在潛水撿拾的海底,亦?或在悉心教導的公益課堂……這些Soul上的年輕人以看似微小的力量,踐行綠色生活理念,堅持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為身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和美好生活的創(chuàng)造貢獻一份力量。在基于興趣社交的Soul,這些年輕人真誠、溫暖的分享,也吸引更多志同道合之人的加入,一起將正能量傳播得更遠更廣,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 |
我國新能源汽車下鄉(xiāng)活動已開展多年,參與的企業(yè)和車型不斷擴大,有效提振了消費,農(nóng)村成為新能源車市場新增長點。
黑龍江省高鐵線路已基本構建起全省主要城市“兩小時經(jīng)濟圈”,輻射了全省50%以上的人口和經(jīng)濟總量,對地方經(jīng)濟拉動作用顯著。
經(jīng)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nèi)容未經(jīng)經(jīng)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