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退市、加多退市 “收”“支”大致平衡促發(fā)展
據媒體報道,5月27日,退市海潤、華澤退、眾和退三只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將于整理期30個交易日后被摘牌。意料之中的是,三只股票復牌后首個交易日毫無懸念的一字跌停。5月26日晚間,退市海潤、華澤退、眾和退相續(xù)發(fā)布公告,相關公司股票已被交易所決定終止上市,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為5月27日,退市整理期為三十個交易日。如不考慮全天停牌因素,預計最后交易日期為7月8日。據統(tǒng)計,自1999年以來,共有101家公司退市,若剔除吸收合并的股票外,有67家A股公司因虧損、欺詐或重大信披違法等原因被退市。其中近八成的退市公司均出現在2008年前,而2008年至今的11年多的時間內,A股僅有16家公司真正退市。2008年至2012年的5年時間里,A股沒有一家公司真正意義上實現退市。
20多年來,A股所有退市公司不過百余家,在超過3600家上市公司家數中,比重實在無足輕重。數據顯示,2001年以來,港股共有810家公司退市,是A股退市數量的7倍。A股市場持續(xù)表現不景氣,原因諸多,但是有進無出、進多出少或許是一大主因。獎懲不清,造成濫竽充數者多,劣幣淘汰良幣現象普遍,值得深思。加快退市、加多退市,是一個痛苦而又必要的過程。只要定下規(guī)矩,就要嚴格執(zhí)行。簡言之,股市不能只有進、沒有出,收支要大致平衡才能健康。
廣告難保持久贏 做足內功是根本
據媒體報道,經歷了營收五連降之后,“廣告大王”哈藥股份(600664.SH)仍未能止住下滑的勢頭。2019年一季度,哈藥股份實現營業(yè)收入26.74億元,同比下降6.43%;凈利潤虧損1.45億元。據其業(yè)績預告,2019上半年凈利潤無法扭虧。慘淡的業(yè)績引來上交所的“13問”,要求其對業(yè)績持續(xù)低迷及財務數據等相關情況給出詳細解釋。上市16年以來,哈藥股份首次陷入虧損,背后是其所有主營業(yè)務板塊全線萎縮的慘淡現實。哈藥股份的產品線涵蓋化學原料藥、化學制劑、中藥、生物制劑和保健品五大細分領域。數據顯示,哈藥股份的工業(yè)收入自2015年的60.4億元跌至2018年的37.35億元,下滑38.16%。其中,化學原料藥的降幅最為慘重。2018年,其化學原料藥業(yè)務收入僅1.44億元,較2015年6.12億元的銷售收入萎縮了近八成。
哈藥股份曾是電視廣告的??停矛F在的話說就是“網紅”。不知不覺,主要電視臺上漸漸沒有或大大減少了哈藥的廣告頻率,顯然是有原因的。從業(yè)績看,這家公司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過,“哈藥模式”曾經聞名于業(yè)內外。自上世紀90年代末,哈藥股份就重金砸廣告,通過“大面積廣告轟炸+明星代言”的模式,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普藥時代脫穎而出。如今,“哈藥模式”為何逐漸失靈?客觀看,一方面,可能是新媒體的沖擊,傳統(tǒng)廣告多集中于電視模式多少有些陳舊,而一些已經知名的“老品牌”在這方面下的功夫還不夠;另一方面,產品還是要質量高、價格合理、性能優(yōu)越,企業(yè)經營也要做好內功。
專注水泥成大業(yè) 主業(yè)不分朝與夕
據媒體報道,年報顯示,2018年,海螺水泥實現營業(yè)收入1284.03億元,同比增長70.50%,凈利潤達298.14億元,同比增長88.0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98.19億元,同比增長111.81%。而在2016年,海螺水泥的營業(yè)收入為559.32億元,凈利潤為85.30億元。短短兩年間,營業(yè)收入增加了724.71億元,凈利潤增加了212.84億元,增速足夠驚人。海螺水泥原本是皖南山區(qū)一家小規(guī)模水泥廠,如今,已是總資產達1500億元的大型跨國集團。這背后,是其聚焦主業(yè)持續(xù)進行的規(guī)模擴張。通過投資建設、并購、項目托管、聯營等途徑,海螺水泥走出了一條全國布局、走向海外的擴張路徑,并獨創(chuàng)了適合自身的“熟料基地+異地粉磨站”的海螺模式。
這些年來,資本市場上概念盛行,新興產業(yè)往往是眾星捧月的香餑餑。雖然反復強調聚焦實業(yè)、大力發(fā)展實業(yè),但成效并不明顯,大量資金還是涌向“虛”業(yè)。聚焦主業(yè),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許多上市公司寧可把資金用于炒股,也不愿做大做強原來的主業(yè)。從“行商盈利”的角度看,也不能責怪這些企業(yè),其出發(fā)點肯定是為擴大業(yè)績、增加利潤。海螺水泥的案例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其一是,行業(yè)不分朝陽夕陽,經營好了就有光輝。水泥產業(yè),也許被某些分析家列入夕陽中的夕陽,但卻實實在在的是國民經濟所必需的,因此有市場、有效益。其二是,堅持主業(yè),把自己熟悉的產業(yè)做好、做大、做強,而不是朝三暮四、見異思遷,見到概念就想上,見到新字就跟風。其三是,“老”產業(yè)有新生機,實際上,傳統(tǒng)產業(yè)只要嫁接上新技術、新環(huán)保標準、新理念,照樣在市場上充滿生機,充滿競爭力。
?
根據國家相關規(guī)劃,到2020年,中國自行車運動產業(yè)總規(guī)模將力爭達到1500億元。那么,目前全國近1000萬騎行人,能否托起這千億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