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民陣線”領導人瑪麗娜·勒龐日前正式宣布投入2017年法國總統(tǒng)大選選戰(zhàn)。在法國東南重鎮(zhèn)里昂召開的首次競選集會上,她以“人民的候選人”自居。對法國經濟來說,法國大選出現(xiàn)這樣一位人物,增加了穩(wěn)定增長的不確定性。
法國全國統(tǒng)計和經濟研究所日前發(fā)布初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法國2016年經濟增長1.1%,低于法國財政部預期的1.4%。統(tǒng)計顯示,法國2016年居民消費增長1.8%,高于2015年的1.5%;企業(yè)和家庭投資顯著加速,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當年增長2.8%,高于2015年的0.9%;但進出口增速下滑明顯,分別僅增長3.6%和0.9%,顯著低于2015年的6.4%和6.0%。法國財政部長薩潘對法國今年經濟前景表示樂觀。在他看來,去年四季度法國經濟增長已開始加速,盡管今年以來全球政治風險高企,但就法國而言,企業(yè)和家庭均表現(xiàn)出較充足的信心,法國經濟增長有望保持加速之勢。
從競選綱領中的經濟口號看,瑪麗娜·勒龐的主張確實很有煽動性,對于未從全球化和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受益的法國人很有吸引力。比如在經濟方面,她旗幟鮮明地提出要實施“聰明保護主義”,要推行“經濟愛國主義”政策,具體措施包括禁止進口和在法國銷售不符合法國生產標準的外國產品、不再遵守歐盟設置的限制企業(yè)的條條框框、將法國公共采購市場留給法國企業(yè),等等。這些保護主義色彩濃厚的政策主張吸引了很多“死忠”粉絲,瑪麗娜·勒龐在選戰(zhàn)中的爆發(fā)力不容小覷。
不過,在此次大選中,若想復制“特朗普式成功”,瑪麗娜·勒龐的前景并不樂觀。
與美國大選“一次投票定勝負”不同,法國大選是兩輪投票制:首先“多選二”,即在沒有候選人首輪的票超半數(shù)的情況下,先從多個候選人中選出兩個得票最多者,其次“二選一”,第二輪決賽勝利者才能當選總統(tǒng)。
這種二輪選舉制對于瑪麗娜·勒龐影響較大。法國國際關系和戰(zhàn)略研究所專門研究法國政治形勢的專家讓-伊夫·加繆表示,盡管瑪麗娜·勒龐聲勢漸大,但羽翼遠遠未豐。
記者自去年9月以來持續(xù)跟蹤法國大選,深感民粹主義勢力在法國雖然聲勢漸漲,但主張開放包容、支持歐洲一體化,目前仍是社會主流聲音。記者了解到,從出租車司機到退休老人,從政府高官到專家學者,不贊同、不接受勒龐的人暫時穩(wěn)占多數(shù)。
不過,盡管“特朗普式成功”在法國很難重演,但人們依然很有必要對瑪麗娜·勒龐的選情保持警惕。這是因為,法國大選最終投票還有數(shù)十天,假如在國土安全或經濟方面出現(xiàn)一些刺激法國社會心態(tài)的事件,社會情緒支持瑪麗娜·勒龐并非全無可能。
![]() |
在境外過年已逐漸成為新潮流,中國的春節(jié)假期也已逐漸成為全球“黃金周”,春節(jié)黃金周出境游市場火爆,催熱了全球旅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