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30周年院慶慶典”于2015年5月30日舉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出席并演講。
厲以寧在演講中回顧了自己參與的十件中國經濟改革。其認為,產權改革是中國經濟改革的突破口。對于曾經有海外聲音認為“國有企業(yè)股權改革只改增量,不變存量是不倫不類”的看法,厲以寧直言是“不在中國,沒發(fā)言權”!安贿@么改,股權改革就出不來”。
以下為演講實錄:
厲以寧:我今天要講十個問題,光華建立30年以來所經歷的十件大事,主要是跟我們國家的建設有關的。
第一、教育支出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問題。這是我們經管系剛成立的時候就承擔的一個國家項目。在經管系教授的共同努力之下,再加上其它學校教授的參加,終于完成了這個國家項目。當時教育經費占國民收入的比例3%左右。跟發(fā)達國家相比就不用說了,我們認為標準應該定在占國民收入的4%,經過很多年的努力,我們終于超過了4%。這是我們光華的前身經管系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做的第一項貢獻。
第二、中國經濟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當時經濟學界都提出要“放價格”,價格放開了,我們經濟改革就好辦了。穿衣服要扣扣子,第一個扣子扣錯了,所有的扣子都錯了,當時說先要放價格,光華不是這個看法。當時經管系一些教授都認為產權改革是最重要的。中國的問題在哪里?它沒有真正的企業(yè),它的產權不明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首先是產權改革,產權改革就要通過股份制來實現(xiàn)。于是,我們經管系也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要搞股份制,為什么搞產權私有化,所以一段時間雖然我們壓力很大,但照樣在推進。最后,終于認為產權改革是重要的。
第三、我們所參加的《證券法》的起草。《證券法》的提出是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后,因為股份制已經在推行了!蹲C券法》誰來起草,當時提出一定要由專家起草,交給厲以寧去辦。當時經管系即后來的工商管理學院一直承擔著這個任務。這個任務大家都知道,很不簡單。經過大家的努力,最后在199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以高票通過了,這是我們?yōu)橹袊姆ㄖ平ㄔO、經濟改革作的一項貢獻。
第四、進入21世紀以后,我們感到一個重大問題,就是民營企業(yè)。民營企業(yè)當時處在一個不公平的地位。比如說民營企業(yè)跟國有企業(yè)之間發(fā)生了債務方面的糾紛,如果是國有企業(yè)欠民營企業(yè)錢沒有還,這是商業(yè)糾紛;如果是民營企業(yè)欠國有企業(yè)錢沒有還,這是侵吞國家資產,因此是有罪的,這就不公平了。那時候我到了政府,就帶領光華師生參與了政協(xié)的一些研究項目。最后給中央寫了報告,這就出臺了非公經濟36條,后來又出臺了非公經濟新36條。這件事情我認為,是全國政協(xié)起的作用,但是北京大學的師生,經管系一直到光華管理學院都為民營企業(yè)的發(fā)展作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