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 本輪降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和上次降準動作的目的是一樣的。在當前維系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和通貨膨脹有所下降的大背景下,對融資成本的控制尤為重要。 連平: 此次降息表明,對資本外流的擔憂短期已經讓位于穩(wěn)增長和防通縮的需要。未來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穩(wěn)健偏松。鑒于降息后存貸款基準利率均已接近十年來最低水平,進一步下調的空間很小。在外匯占款低迷、存在資本流出壓力的情況下,存準率可能會有1至2次的下調。未來存貸比考核可能取消將有助于負債成本下降。 左曉蕾: 降低利率有必要,但要把傳導機制理順。否則基準利率降低也沒有引導作用。創(chuàng)造有效投資需求才是根本問題,否則不賺錢企業(yè)也沒有融資意愿。要對癥下藥,寬松貨幣不是萬靈丹。 孫立堅: 兩會前降息更加表明國家扶持經濟力度強化的信號。利率波動幅度放大,意味著利率市場化又進一步。而且,未來央行將通過量(降準)和質(擴大利率波動幅度)雙手段繼續(xù)配合國家其他復蘇戰(zhàn)略的實施。此外,央行政策效果強弱取決于股市的反應和由此帶來的財富效應與消費意愿。 董登新: 降息救不了中國樓市。降息不等于銀行會提供更多的貸款給房地產商及購房者。事實上,銀行對樓市已變得十分謹慎,一方面中國房價已處頭部高位,邊際需求不斷下滑,另一方面商品房存量龐大。更何況,10年或20年以上的按揭房貸有悖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對稱性要求。 滕泰: 不要把什么問題都歸結到結構性體制性原因,建議兩會先把高利率和高稅率解決一下:為什么錢最多的中國,企業(yè)融資成本是歐美企業(yè)的兩倍?為什么中國企業(yè)的綜合稅負比歐美企業(yè)高一倍?這么高的利率和稅率,一般企業(yè)能不倒閉嗎? 邱曉華: 對決策者而言,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保持經濟社會的平穩(wěn)運行,需要關注的環(huán)節(jié)眾多。筆者認為,其中一個最重要最迫切的環(huán)節(jié),應當是做好市場預期的管理。一是做好人民幣匯率的預期管理,尤其要避免形成貶值預期。二是做好經濟增長預期管理,明確經濟運行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