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是一片金燦燦的稻田,每一穗都低垂著隨風(fēng)擺動,可面對唾手可得的豐收,馬月坤卻搓著手一籌莫展:“今天收了,明天若是下雨該怎么辦?” 作為霍邱縣洪集鎮(zhèn)的種糧大戶,馬月坤今天把全家都派上了田,兒子操作著收割機,妻子和老父親將稻裝車,同時還雇上了五個臨時工一并幫忙。月底之前,他們要將最后百畝稻田收割完畢,“收不完,曬稻就來不及”。 在當?shù)厍f稼人看來,今年的天氣不“給力”,陰雨伴隨著降溫持續(xù)盤踞。一季稻一季麥已逐漸成為這個全國糧食標兵縣的傳統(tǒng),然而陰雨造成的收割滯后、晾曬推遲直接打亂了稻麥交替的節(jié)奏,也增加了“爛稻”的風(fēng)險。 早在三年前,馬月坤毅然決然從閑雜的小生意中抽身,“歸園田居”,以600元/畝的價格流轉(zhuǎn)了600多畝土地,成了貨真價實的種糧大戶,最多的一年,全家光是種糧就賺了30萬元。今年豐收季,馬月坤似乎很有預(yù)見性,9月底就提前開始收割。即便如此,還是有7萬斤稻子爛在了田里,“只好賤賣,一下虧了兩萬多元錢”。 “家家戶戶只要上點規(guī)模的都有農(nóng)機!痹隈R月坤看來,收割永遠不是問題,只要愿意,“久保田”一開,稻子堆成小山簡直分分鐘的事情。然而在“天公不作美”的時候,割下的稻子曬哪兒、送哪兒成為最棘手的難題。 全鎮(zhèn)沒有一家像樣的曬場,天氣一晴時?吹竭^往的省道上都曬滿了金燦燦的稻,若是天氣不晴,烘干機則成為“救命稻草”,然而這也是稀缺資源。稻中的水分含量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收購價格,含水量在13.5%的稻才能賣到所謂的最低收購價1塊3毛8。馬月坤掂量著自己曬上的稻,“能賣上一塊二、一塊三就不錯了”。 曬干的稻往哪里送?種糧大戶們也是發(fā)愁。作為一個擁有9萬畝農(nóng)田,16個千畝種糧大戶的洪集鎮(zhèn),沒有一家糧食收購站!白罱囊患以诓軓R鎮(zhèn),距此幾十公里!贝髴魝兗幢闱寥f苦包車將糧運到那兒,“光是排隊可能就要兩天”。如今的馬月坤面對著收獲的糧食,時間已是按秒計算,“這樣我耗不起”。有些糧農(nóng)干脆將水稻直接賣給了私人糧販,“上門直接把糧拖走,節(jié)省了不少時間”。 52歲的馬月坤斷斷續(xù)續(xù)種了半輩子的田,在他看來,如今有了先進的農(nóng)機設(shè)備,還有國家那么豐富的補貼,種糧遠可以高枕無憂。然而,現(xiàn)狀還是讓他想不通:“如今,我們?yōu)楹我琅f指望著天,還是靠天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