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正陷入深深糾結之中。4月份,他簽約買下一套位于北京市大興區(qū)亦莊鎮(zhèn)的房子,房貸還沒批下來,降價的消息已經來臨。不到一個月,開發(fā)商推出的同戶型房子每平方米降價近1500元。
東南五環(huán)外的亦莊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近年是高價地的新?lián)u籃。保利、融創(chuàng)、中信、中化方興等一線房企,均在此跑馬圈地!暗貎r都過3萬元/平方米了,開發(fā)商曾打算聯(lián)合把這個區(qū)域打造成高價區(qū)!币晃划?shù)卣耸空f。
距離高價地落槌不足一年,這一區(qū)域的樓盤便出現(xiàn)“零首付”和“10%首付”。盡管這一做法的實質是金融機構墊付或緩交首付,是開發(fā)企業(yè)促銷的噱頭,但卻是樓市漸漸向買方市場傾斜的開端。
最為堅挺的北京樓市,正迎來一輪調整。正如萬科集團副總裁毛大慶所言,北京樓市讓人“看不懂”。
量跌價不跌
剛剛過去的一個月內,英坦接到了麥田房產中介的近20個電話和短信。他曾看過位于海淀區(qū)的西釣魚臺嘉園項目,均價在8萬元左右。而中介最后的報價居然已經跌破6萬元。他并不著急作決定,“再等等看”。
預期的力量是強大的,這種賭博式的等待心態(tài)正在購房人群中蔓延。2014年一季度,北京新建商品房成交1.16萬套,比起2013年同期的2.45萬套,這是一個難看的數(shù)字。類似的情形在2012年同期出現(xiàn),其數(shù)為0.94萬套。但彼時正是“限購”、“限貸”趨緊時期,開發(fā)商小心觀望、謹慎推盤。
成交量銳減同時,房價卻走出一條上揚的曲線。同樣是來自北京市建委的數(shù)據顯示,一季度,北京新建住宅均價達到2.83萬元/平方米,環(huán)比上漲2900元/平方米,同比上漲了6400元/平方米!爸鞴懿块T很緊張!苯咏ㄎ娜耸空f,“即使下半年自住商品房成交兩三萬套,也未必能將房價拉低到去年水平!
成交量銳減而價格堅挺,是北京樓市罕見的局面。原因何在?記者發(fā)現(xiàn),北京樓市的成交結構正在發(fā)生巨大變化:一季度成交的新建住宅中,總價200萬元以下套型占比43%,而2013年此時,這一數(shù)字為59%。
總價在400萬~800萬元的改善型住宅則明顯增多。4萬元/平方米以上的高端住房所占比重達到32.8%,創(chuàng)下有史以來的最高值。而2013年4季度這個比例只有22.3%。成交量排名前20的樓盤中,有13個樓盤的套均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其中不乏成交均價逾7萬元/平方米的高端樓盤項目!跋迌r積壓的高端樓盤入市,很大程度上拉升了房價。”北京市房協(xié)人士說。
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北京推出自住商品房,大量剛需購房者苦苦等待入場機會,這對小戶型、低總價樓盤形成殺傷。上述因素疊加,直接影響到房價統(tǒng)計數(shù)據。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大興天宮院的萬科橙項目,成交300套,但成交額不及泰禾的豪宅北京院子。
由此,北京樓市打破了“追漲殺跌”的傳統(tǒng),而唱多派(如任志強)與唱空派(如潘石屹),均從中找到了數(shù)據支撐。
市場向何方
2014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分類調控,住建部也拋出“雙向調控”四字方針。隨后杭州、天津等二三線城市均傳出限購、限貸政策放松的消息。
北京的變化出現(xiàn)在4月1日。當天北京市住建委約談50家開發(fā)商,強調調控政策將繼續(xù)!耙笃髽I(yè)不得捂盤,不要有幻想。”一位參會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事實上,北京市在2014年初曾有過一波針對高價盤的“窗口期”,放行了一批高價房入市,泰禾北京院子、萬科如園等單價超過4萬元/平方米的樓盤趁機入市,市場以為政策放松。這與建委時隔一個月的表態(tài)相矛盾。
上述參會人士說,在這次座談中,焦點集中在高價地項目上。開發(fā)商訴苦價格限制太死,企業(yè)沒法干。建委的態(tài)度也很明確:不要和我說這些。
“其實監(jiān)管層被輿論綁架了。繼續(xù)限價,則是行政干預市場;放松限價,就被解讀成調控放松。”上述參會人士說。而后一種消息一旦發(fā)酵,地方政府將面對巨大的問責壓力——北京一季度住宅均價已經達到2.83萬元/平方米,這是個很驚人的數(shù)字。因而,在中央政府按兵不動、市場形勢完全明朗前,北京既有的政策不會出現(xiàn)明顯變化。
北京苦苦等待的,是7萬套自住商品房發(fā)揮出威力。按照計劃,2014年下半年,將有3萬套自住商品房成交。這幾乎占到北京全年商品房成交量的一半,對北京市完成房價控制目標有明顯效果。
但也有多位受訪人士提及,來廣營的自住房項目均價已到2.8萬元/平方米,超出之前入市的恒大及北京金隅項目6000元。而西局的樓面地價就超過了7萬元/平方米,按照自住房比周邊商品房低30%的定價規(guī)則,這仍是個“天文數(shù)字”。但這一切,似乎無礙北京的自住商品房計劃繼續(xù)實施,北京的積極性從供地計劃上可見一斑。
4月底,北京市國土局公布2014年北京的供地計劃,其中商品住宅供地為1000公頃,比2013年增加了150公頃,但50%的土地屬于自住房,也就是說,2014年只有500公頃純商品房的用地供應。
另一方面,一季度已經成交的住宅地塊中,有49.5%配建了自住房,14.5%配建了保障房。長期聚焦北京市場的融創(chuàng)中國董事長孫宏斌說,這意味著市場將加速兩極分化,“純商品房會越來越少,價格也越來越貴”。
“即使拋開政策、開發(fā)商策略和晦暗難明的預期,僅僅回歸到最常識的供求關系,也能對北京房價得出一個結論來。”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人士說。他拿出一串數(shù)字,來說明北京的土地價格依然向上走。在剛剛過去的第一季度,北京只有11%的土地價格低于1萬元/平方米,而在過去的3年中(2011~2013年),這一數(shù)字分別為100%、81%和68%。
按照國土資源部要求,東部三大城市群發(fā)展要以盤活存量土地為主,原則上不再安排5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新增建設用地!斑@意味著北京的供地位置大都不會太偏遠,價格也將更高。政策房和普通商品房會形成不同監(jiān)管體系,北京樓市將徹底走向兩極分化。”上述人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