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還沒有從鋼絲繩上掉下來!薄绹敦敻弧冯s志中文網日前發(fā)表的針對中國增速放緩的一篇文章如此開頭。該文在分析中國經濟挑戰(zhàn)時,將政府作用的局限性作為一個突出風險。
然而,更多海外觀察家恰恰認為,在新的內外環(huán)境和發(fā)展階段下,中國的宏觀調控正在穩(wěn)中求進的“主航道”上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應對波動和風險。穩(wěn)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調控思路和措施長短結合,辯證統一,成為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保證。
著名國際投行瑞銀集團日前發(fā)布《改革駛入既定軌道》的研報說:“(中國)多項改革措施已經推出,未來將有更多的改革措施陸續(xù)出臺。我們認為近期的改革并不會拖累,而是會有助于中國經濟守住穩(wěn)增長的底線!
當前的中國經濟正處在國際國內“雙調整”的環(huán)境中,傳統貨幣和財政政策難以適應新形勢和新要求。中國的宏觀調控需要在一個與國內消費和服務業(yè)聯系更大、對出口和投資依賴程度較小的增長模式中運作。
一般而言,貨幣政策作為總量管理,在解決經濟結構性問題上存在短板,還會導致資產價格普遍虛高。財政政策則常!鞍纹鹆颂}卜帶起了泥”,易顧此失彼。因此,中國決策者一直在吸收過去政策優(yōu)勢和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實踐新的政策組合,以在保證短期目標的同時,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xù)增長進一步打實基礎。
“我覺得剛召開的能源會議和向民營資本開放壟斷項目的最新做法,就是抓住了中國經濟的一個根本!遍L期關注中國經濟政策的加拿大投資人士弗蘭克·武對記者說。4月1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研究討論了能源發(fā)展中的相關戰(zhàn)略問題和重大項目。23日他又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落實企業(yè)投資自主權的政策措施,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
“現在關于中國‘微刺激’的討論挺多,讓我看,中國的經濟政策,包括貨幣和財政政策,確實有所變化,是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次能源會上強調了不少重大項目,像石化能源勘探,保證安全的核電重啟,新能源、節(jié)能減排項目。政策資金現在考慮的不是投與不投,而是投在哪里更好的問題!备ヌm克·武這樣解釋。
有海外觀察人士認為,在中國宏觀調控政策中有總需求和總供給管理互相補充,長期更注重后者的傾向。而這有助于中國夯實長期發(fā)展基礎。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斌告訴記者,從世界各經濟體發(fā)展情況看,一般有要素驅動型、效率驅動型和創(chuàng)新驅動型三個階段。中國經濟目前正處在從要素驅動向效率驅動轉變,并進一步邁上創(chuàng)新驅動臺階的關鍵時期。而在這一時期,有利長遠的投資依然需要,關鍵是解決好投資質量問題。
受訪學者認為,中國宏觀政策取向已經從“發(fā)展才是硬道理”上升到“科學發(fā)展觀”的層面。在這樣的方向選擇下,宏觀調控的特點表現為:以穩(wěn)定的貨幣政策控制通脹和資產價格,以財政資金結合私營資本推動長期項目和新興產業(yè),以結構性減稅及簡政放權進一步激活市場。國務院最新常務會議上出臺的向民資開放措施正反映出這一特點。它使具有自然壟斷性質、過去以政府資金和國企投資為主導的領域更具市場活力和投資效率。
瑞銀集團在研報中分析,自去年11月以來,中國決策層公布改革措施的頻率顯著提高,重點領域包括價格、國企、金融和財稅改革。未來中國政府還將加大融資渠道改革,加快推進軌道、城市基建、農村和高速公路、棚戶區(qū)改造、新能源相關項目,同時進一步降低小微及民營企業(yè)進入服務業(yè)門檻等。
還有視角更加寬廣的觀察者,將當前中國和上世紀80年代經歷經濟復興的美國進行比較,認為中國的宏觀調控有所謂“里根經濟學”的影子,在學術上借鑒了“供給經濟學派”的政策建議。
但事實上,中國目前的經濟情況仍有諸多不同,比如增速依然處在較高水平,通脹并不明顯,而非美國當時面臨的滯脹;中國的儲蓄率也相對較高,為儲蓄-投資的轉化提供了基礎條件等。應該說,中國的宏觀調控是結合國情,沿革歷史的“主航道創(chuàng)新”,無論具體的政策組合如何,其本質上都是以改革為依托,以民生為目標,尋求更具質量、更加包容、更可持續(xù)的經濟社會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