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的“雙速復蘇”或“三速復蘇”格局正在改變:發(fā)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之間的經濟增速差距正在縮小;新興市場內部出現分化,在內部結構性瓶頸制約和外部資金流向逆轉沖擊下,不少新興市場上半年經濟增速出現下滑、金融市場動蕩。
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的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中,最初呈現“雙速復蘇”格局:發(fā)達經濟體慢而新興市場快;此后又逐步演化為“三速復蘇”,即在新興市場依然保持高增長之際,發(fā)達經濟體出現分化,美國復蘇加速,而歐洲和日本經濟依然低迷。
不過,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復蘇格局再度出現新變化:歐元區(qū)繼續(xù)衰退,美國保持較強復蘇勢頭,日本經濟在“安倍經濟學”刺激下也開始發(fā)力;而新興市場經濟增速則普遍放緩,部分國家甚至遭遇經濟增速明顯下滑、金融市場動蕩等問題。
花旗、匯豐等銀行機構日前下調了對新興市場今年的經濟預測;ㄆ鞂⒔衲晷屡d市場經濟增速從去年底預計的5.3%下調至4.8%,而2011年年中時的預測為6.3%。匯豐則將今明兩年新興市場經濟增速大幅下調了0.8和0.5個百分點,分別至4.6%和5.2%。
作為新興市場的代表,金磚五國除中國經濟增速小幅回調外,其余四國經濟增速均大幅下滑。其中,巴西經濟的滑落之快令人咋舌。2010年經濟增速高達7.5%,2011年驟降至2.7%,2012年更降至0.9%,今年第一季度經濟環(huán)比增速僅0.6%。
印度情況也不樂觀:2012-2013財年(截至今年3月底)印度經濟增速僅為5%,創(chuàng)下十年來新低。南非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按年率計算僅0.9%,創(chuàng)下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新低。俄羅斯政府日前也將今年經濟增速大幅下調了三分之一至2.4%,創(chuàng)1999年來新低。
在經濟下滑的同時,新興經濟體金融市場今年以來持續(xù)動蕩。股市方面,上半年巴西、俄羅斯和中國股市“熊冠全球”,跌幅分別高達22.14%、16.47%和12.07%。代表全球新興市場股市的MSCI新興市場指數上半年下跌超過10%,而發(fā)達國家股市則上漲超過20%。匯市方面,由于資金外逃,巴西、印度、南非、土耳其等國貨幣對美元匯率上半年出現快速貶值。
經濟不振、通脹加劇、資金外逃等經濟問題還在部分國家引發(fā)了社會動蕩,進一步削弱了這些國家的投資吸引力。巴西數百萬人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南非罷工潮此起彼伏。印度因投資環(huán)境不理想去年外國直接投資(FDI)額驟降29%。
新興市場遭遇經濟逆風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從外因來看,由于投資者預期美聯(lián)儲即將退出量化寬松措施,美元資產吸引力增加,導致全球資本重新調整投資布局,從新興市場撤回發(fā)達國家。資本撤離除了沖擊金融市場外,還導致新興市場融資成本增加,從而有損經濟增長。
不過,這種外部沖擊并不是值得擔憂的主要問題。巴克萊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詹金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就表示:“新興市場近期的市場動蕩主要是因為全球資本追逐高收益率的短期行為,從長期來看,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增速依然結構性地高于發(fā)達國家!辟Y金的短期流動不會對新興市場構成致命打擊。
更值得擔心的是新興市場經濟減速的內部原因:結構性改革滯后、既有發(fā)展模式難以為繼。例如,巴西面臨的問題包括:投資占GDP比重過低、外部融資依賴度過大、教育質量低下、落后的基礎設施、貿易保護措施繁多等等。而印度經濟也正陷入“滯脹”陷阱,同時還面臨經常賬戶逆差嚴重、經濟效率低下、市場開放不夠等問題。俄羅斯經濟則一直未能擺脫對資源的過度依賴。
花旗集團新興市場經濟與戰(zhàn)略研究主管蒙迪諾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新興市場面臨“新挑戰(zhàn)”,外部環(huán)境已發(fā)生巨大變化,舊的發(fā)展模式急需改變。
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美國、歐洲、日本均推出了大膽的改革措施,但不少新興市場的改革卻總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目前部分新興市場遭遇經濟逆風的啟示在于:必須通過大膽的結構性改革為經濟發(fā)展找到一條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