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審議遇冷的局面正在悄悄發(fā)生改變。
這幾天,聽人大代表審議預算草案的記者不再“空手而歸”了:一些有財經知識背景的代表會對預算的編制體系、完整性、透明度等問題發(fā)表專業(yè)的意見;一些不懂財經,但關心自己那個領域的錢花得怎樣的代表,也會發(fā)出自己的質疑;還有的連任代表則是有備而來,專門來給預算草案提意見。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評估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樊蕓快人快語,3月8日審議預算草案時,她舉起手中的報告說:“這份報告讀起來,有很多關鍵的數(shù)據找不到。”
樊蕓發(fā)現(xiàn),2012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的執(zhí)行數(shù)比預算數(shù)多了3600億元。按照她的專業(yè)理解,這多出來的3600億元并不在之前人大批準的預算使用的框架中,那么這筆錢究竟花到哪里去了?
翻遍了預算草案,樊蕓也沒找到這筆錢的去向。
樊蕓說,她之所以關注這筆錢,是因為3600億元數(shù)目不小,可能比有的省的全年財政收入都多,對代表應該有個交代。另外,她認為,這筆錢應該用于改善民生,人大代表對此應該有話語權。
再有,她記得,過去幾年的預算報告,有的曾提到公共財政超收收入的數(shù)據和去向。過去都有,可今年沒有。
于是她專門向旁聽審議的財政部官員作了詢問。財政部給樊蕓的答復是,2012年中央財政超收212億元,其中28億元用于公路建設等方面。但還有另外184億元的去向沒有交代。這還只是中央財政的情況。
樊蕓說,超收原本是由預算編制的誤差造成的收入增加,本應該屬于預算精確度的問題,但如果不向人大代表講清楚的話,有關部門對這筆游離于人大監(jiān)督之外的資金,就具有非常大的自由裁量權。
在樊蕓記憶中,有一年的預算報告曾提到,超收的財政收入被用于填補一些項目的虧損?伤J為,超收的錢應該用于改善民生,而不是去填補虧空,如果提交人大審議的話,大家可能不會同意把超收的錢用于補虧空。
另一個令樊蕓困惑的問題是,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的使用情況。2012年中央專項轉移支付的執(zhí)行數(shù)是1.8億元,但預算報告只是交代了錢花出去的大方向,比如教育用了1074萬億,環(huán)保1934億元,但具體都用于了哪些項目,效果如何,報告沒有詳細表述。
在樊蕓看來,地方熱衷“跑部錢進”,就是因為財政的專項轉移支付程序不夠公開,很多時候摻雜了人情的因素。越是這樣,就越需要把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的執(zhí)行情況向人大代表公開。
樊蕓說,未來幾年,她會繼續(xù)和這些數(shù)據較勁,推動預算的進一步公開透明。她建議,預算報告一定要對代表們關心的數(shù)字多著筆墨。
全國人大代表李斌是上海電氣液壓氣動有限公司的總工藝師,他從政府工作報告中看到,過去5年,中央財政用于科技的投入已經達到8729億元,年均增長超過18%,他特別希望了解到的是,科技的投入究竟產生了哪些效益,促進了多少科研項目轉化為生產力。這其實是一個預算執(zhí)行績效的問題。
在討論中,李斌反復向來旁聽的財政部的工作人員提問,想弄個明白。財政部的工作人員通過查詢,給李斌列出了一份過去5年科技投入的詳細列表,但還是沒有解答出他最關心的投入產出效益的問題。
李斌說,自己并非專業(yè)的財務人員,不可能向樊蕓那樣給整個預算報告提出專業(yè)的建議,但他可以代表像他一樣關心科技投入使用績效的老百姓來提問。如果每個專業(yè)領域的代表,都代表自己背后的群體來提問,那么積少成多,最后就是一個對預算全方位的審議。
發(fā)到代表手中的預算細目有厚厚的3大本。盡管只有一天多的審議時間,但李斌還是把幾大本國家賬認真地翻了一遍,并且還發(fā)現(xiàn)有兩個數(shù)對不上。于是他向旁聽的工作人員提出了疑問。幾個小時后,財政部的工作人員答復他,確實有一個數(shù)寫錯了。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沈進進是連任兩屆的代表,這次對預算審議他是有備而來。
沈進進說,前幾次會議,作為人大代表審議預算時,總覺得自己沒話說。這次再次當選人大代表后,他覺得這5年,應該努力提高預算審議的能力,履行好看國家賬本的職責。此次參會之前,他專門找了一些財政學方面的專家,了解我國預算編制和審議方面存在問題,并且還寫了一份關于加強人大預算審查監(jiān)督工作的建議提交給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