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的好心人溫暖了孩子的心
近日,大山深處的安徽金寨縣古碑鎮(zhèn)七鄰小學的學生們給媒體寄來了一份求助信,希望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樣看到更多的好書,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報效祖國。
四川省自貢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成都綠瑞物資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呂華東獲知此事后,第一時間通過江蘇省紅十字會捐出價值5萬元的圖書。
這并不是呂華東第一次進行愛心捐助。作為自貢市最大的建筑一級資質(zhì)企業(yè)“領(lǐng)軍人”之一,今年才30歲的呂華東已多次參與各項社會慈善公益事業(yè)。他和父親都是當?shù)刂壬萍,一直熱心家鄉(xiāng)公益事業(yè)。幾年前,他們捐款150萬元修建了自貢市富順縣永年鎮(zhèn)新興村數(shù)公里的村道,極大地改善了當?shù)卮迕裢ㄐ须y的問題。每年春節(jié)回家,他都會到敬老院和學?赐先藗兒蛯W生們,并為老人們和貧困生捐款捐物。他的善舉帶動了家鄉(xiāng)的成功人士積極投身于公益事業(yè),受到了政府和村民的一致好評。
從2009年至2012年,他個人及企業(yè)不僅為成都市新津縣花源鎮(zhèn)串頭村修建了道路,還經(jīng)常為該縣的敬老院、小學捐款捐物,村里人都說他是身邊的活雷鋒!耙环接须y,八方支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從呂華東身上我們看到了人間真情,看到了和諧社會,看到了一個真真切切的“美麗中國”。
給予公益慈善組織多些寬容和信任
中國科學與藝術(shù)研究院院長、《國際美術(shù)》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邵建波得知此事后,大量捐贈了旗下雜志,并通過江蘇省紅十字會捐獻了一批《精選古詩詞解讀》圖書。
邵建波說:“我是一名慈善事業(yè)的熱心志愿者,從1994年開始,我就與江蘇省紅十字會合作,已向江蘇省紅十字會捐贈款物200多萬元,書籍3000冊,并全過程參與了該組織的多次公益活動。在多年的合作中我深刻體會到,省紅十字會在接受捐贈、使用捐贈款物中程序規(guī)范、辦事嚴謹、公開透明,及時向社會和捐贈人反饋信息。他們把捐贈人的愛心全部傳遞到最需要幫助的人手中,在捐贈者和受贈者之間架起了一座愛心橋梁。”
在提到紅十字會時,邵建波不禁提到:“近日有媒體報道,江蘇省紅十字會備災救災中心接受捐贈的舊服裝將近10萬件,接收、分揀、清潔、儲管、運輸一公斤衣服需6塊錢左右,一年的運輸費就要幾十萬元。消息報道后,引發(fā)一些網(wǎng)友質(zhì)疑和媒體點評,其中有許多嘲諷之語,但更多的是給予正面客觀的報道。如何理性看待”捐衣事件“,我想,應給予慈善組織更多的寬容和信任。據(jù)我了解,江蘇省紅十字會一直努力不懈地為捐贈舊衣服的處置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千方百計將公眾捐贈的舊衣服處理后送到急需的地方,但公益慈善也需要成本,‘零成本的公益慈善’客觀上是不可行的。我們網(wǎng)民、媒體也應該從客觀角度出發(fā),對紅十字會的工作進行監(jiān)督,促其改進,而不應該挫傷公益組織行善的積極性。我充分相信,紅十字會會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改進工作,贏得社會更廣泛的認同。”
邵建波,溫州人,三十年如一日的做慈善,共捐款捐物超千萬元,他走到哪里,就把愛心帶到哪里,先后幫助數(shù)千人走出了生活的困境。
邵建波的心血沒有白費。三十年來,他一手幫助扶持的弱勢群體中有數(shù)十人已大學畢業(yè),成為了國家的棟梁之材。溫州人昔日抱團創(chuàng)富,如今抱團行善。邵建波以身作則,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近日,邵建波又做出一個決定:“我要為西北捐贈一所‘希望小學’”,這讓人們又一次深深地被他的真情所感動。
從邵建波的行動中,我們看到人間真情永存的“美麗中國”。就在人們感嘆世風日下之時,邵建波、呂華東用實際行動證明,人們并沒有變的冷漠,人間真情永在,人間大愛永存,它一直在每個的心中,就在我們身邊,從未走遠!
愛心的力量,不分大小
一石激起千層浪,革命老區(qū)金寨的愛心呼吁迅速傳遞開來。在北京寫生的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著名畫家張寧老師表示,愿意捐贈幾幅國畫義賣,善款用于購買圖書捐獻給孩子們。
經(jīng)常熱心公益事業(yè)的我國著名書畫家袁鵬飛,石林,胡國偉,劉萬恭,歐陽福,張峰,田家宏,馬青原,張海龍,王有民,魏鴻蘊,班粵生、憶君等人均紛紛表示,愛心的力量,不分大小,針對該校師生的期盼,他們愿意以最真摯的愛心、最快的速度,盡己所能,幫助該校建一個圖書館,圓革命老區(qū)師生一個夢想!
愛心是一條傳承的鏈,愛在傳遞中永存。那些曾經(jīng)受過幫扶的人,也紛紛加入到愛心善舉行列,形成了“滾雪球效應”。正在參演情景喜劇《對門》的北京電影學院青年演員劉靜玉、王佩蕓也表示,將積極參加金寨縣的獻愛心行動……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大力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弘揚時代新風,建設“美麗中國”!懊利愔袊钡淖盅,已經(jīng)在我們的腦海中變得具體、生動。只要我們堅持用愛去澆灌,“美麗中國”的花朵定會在中華大地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