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外貿的人士今年難免憂心忡忡。全年外貿形勢將持續(xù)嚴峻,實現(xiàn)10%增長的既定目標難度很大,此為近憂。我國長期依賴的低成本比較優(yōu)勢消退跡象日趨明顯,外貿開始步入中長期的“緩增期”,則為遠慮。 先說近憂。按照慣例,8月的進出口數據將在一周之后發(fā)布,這將成為又一個觀察全年外貿走勢的重要窗口。此前公布的7月進出口數據遠遜于預期,尤其是出口僅實現(xiàn)1%的增長,已為六個月來最低水平。當前來看,8月的出口仍難樂觀。主要依據是世界經濟復蘇步伐依然緩慢,美國、日本經濟此前的好轉未能持續(xù),歐元區(qū)PMI初值仍然低迷,德法兩國經濟出現(xiàn)萎縮跡象,新興市場面臨的增長困境日益凸顯,總體看外部形勢更趨嚴峻。 從先行指數看,8月份中國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PMI跌破榮枯線,降至49.2%,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6%,同上月持平。除此之外,近期高層赴廣東等外貿大省調研進出口形勢,明確指出當前要高度重視進出口貿易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這也被普遍解讀為8月份乃至三季度外貿都難以樂觀的信號。 再說遠慮。外部需求不振帶來的增長挑戰(zhàn)顯而易見,而內部隱藏的發(fā)展困境也暴露得越來越充分。從國內來看,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仍在持續(xù)上升,出口增長的環(huán)境偏緊。不少外貿企業(yè)反映受到成本高企和議價能力低的影響,即使有訂單也不敢接或是不賺錢。從外商直接投資FDI的數據可以看出成本上漲背景下外資轉移的大趨勢,我國吸收外資已經連跌八個月創(chuàng)下近兩年新低,阿迪達斯等代工廠撤出中國的新聞常見諸報端,一些勞動密集型的外資企業(yè)并未如我們所愿轉移至西部省份而是轉移到了東南亞等低成本地區(qū)。這都將直接影響到未來幾年乃至更長時期內我國外貿的發(fā)展。 更堪憂的是,如果被撲面而來的外部壓力迷亂了雙眼,只想著如何解決短期的增長難題,而忽略了內部長期累積起來的結構性問題,就會積重難返,陷入長期的發(fā)展困境而難以自拔。 當前的外貿形勢已經使得政策調整變得更加艱難,并且必須更加小心。因為既不能不考慮眼前的困難,眼看著過多的企業(yè)沖不過生死關,亦不可只看到近憂,忽視了遠慮。權衡好這兩者的關系,確實是個難題。 目前來看,完善出口保險制度、提高貿易便利化、減輕企業(yè)負擔等政策均已陸續(xù)出臺,外貿領域大力度大規(guī)模的刺激新政似乎已經沒有太多空間,F(xiàn)在的關鍵在于,一是真正把這些已經出臺的政策落到實處,讓企業(yè)切實得到實惠;二是短期政策和長期政策“兩條腿”走路,盡量避免短期刺激政策可能給長期調結構帶來阻礙,同時抓緊研究更多著眼于中長期發(fā)展的政策,例如在外貿企業(yè)工人技能培訓、培育新興市場開拓新渠道、貿易融資等方面再加大扶持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