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曲霉毒素M1屬于黃曲霉毒素一類結構相似的化合物中的一種,該類毒素是由常見的黃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產生的代謝產物,在濕熱地區(qū)食品和飼料中出現(xiàn)黃曲霉毒素的機率最高。
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表明:肝癌高發(fā)區(qū)的發(fā)病率與AFB1的攝入以及轉化為尿中的AFM1的轉化率有密切關系,但隨著飲食結構的調整,人體直接攝入AFB1的機會越來越少,而動物乳中AFM1的存在對人類的危害變得至關重要。
由于黃曲霉毒素M1相當穩(wěn)定,巴氏滅菌法也無法將其殺滅,所以檢測黃曲霉毒素M1不僅要在飼料原料中檢測,而且在最終產品中也需要進行鑒定。
乳業(yè)專家王丁棉表示,牛奶中的黃曲霉毒素來源于奶牛的飼料中,即使超量一點點,隨著人在食物中的攝入,慢慢在人體積累也會致癌。
黃曲霉毒素1993年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