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對監(jiān)管趨嚴、估值偏低和分析人士刨根問底做法的擔心,一些中國概念股開始從美國退市,轉(zhuǎn)而踏上回歸故里的漫漫征途。一些公司甚至考慮重新在中國內(nèi)地或香港上市,而吸引它們的正是這兩地較為寬松的監(jiān)管和充裕的流動性。
去年,從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退市的中國公司約有30家,市值總計達35億美元,而2010年沒有一家中國公司退市。有些公司通過管理層收購被私有化,有些公司退至場外交易粉單市場,還有些公司則在分析人士或監(jiān)管機構的批評聲中黯然離去。
部分中國概念股從美國退市的事實應該會令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感到擔憂。截至2011年底,共有174家中國公司在美國這兩大交易所上市。但未來要讓更多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或許會有難度。
里昂證券香港科技股分析師說,相比美國投資者,中國和香港投資者愿意為中國概念股支付更多資金;而更高的估值反過來又會迫使中國公司從美國退市;目前還沒有中國概念股從美國退市后重新在中國內(nèi)地掛牌,但這只是時間問題。
此外,還有很多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背上了行事明顯不正當?shù)穆曌u。里昂證券分析師認為,這會令美國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看法大打折扣。
將一些中國公司拉回國內(nèi)的因素還包括祖國相當大的吸引力。中國的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監(jiān)管較松,分析人士和投資者也沒有國外那么喜歡提出質(zhì)疑。此外,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資金和心甘情愿的投資者。
綜合這些因素,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為何中國一些企業(yè)家回國的“長征”已經(jīng)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