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1973年3月生于上海,現任分眾傳媒首席執(zhí)行官兼董事局主席。
1991年,年僅18歲的江南春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剛進大學的江南春,為了滿足自己早日獨立的愿望,開始琢磨怎樣讓自己掙點錢。大二上學期,為了還清為競選校學生會主席而向同學借的160元債務,已是校學生會主席的江,遇到了一個賺錢的機會:一個名為上海亞太影視公司的企業(yè),來學校招業(yè)務員,每月300元工資,這對于當時還是學生的江而言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為了賺錢還債,他開始了第一份推銷員的工作。據說,當時他的業(yè)績相當不錯,到1993年的時候,一個人大概做了公司1/3的營業(yè)額,約150萬元。憑著這樣的干勁,不久后,江南春就成為這家公司的二老板。
1994年2月,尚在就讀大三的江開始自己創(chuàng)業(yè);同7月,江與包括香港的永怡集團在內的幾個伙伴合資,注冊成立永怡傳播,注冊資金100萬元。這是一家以創(chuàng)意為主的廣告代理公司。1995年,公司成功獲得無錫的街邊燈箱廣告項目。
雖然1995年公司的年營業(yè)額已達到500萬元左右,在當時已經是一個中型的廣告公司,但因為公司沒有核心的大客戶和業(yè)務,沒有一個核心的產業(yè)可以依托,加之公司遭遇的股權變動,作為創(chuàng)始人的江南春清醒地認識到,這樣發(fā)展下去會產生許多的問題。在這時,他找到著名的IT傳媒集團IDG,雖然項目沒談成,而江本人卻與IDG傳媒集團結下不解之緣。
1996年1月1日,江南春進入IDG傳媒集團,為他們籌辦上海辦事處;永怡自然地成為IDG傳媒業(yè)務最主要的廣告代理商。1998年,永怡全年的收入達到五六千萬元,這幾乎占據了上海IT廣告業(yè)95%的份額。
1999年,永怡開始多元化戰(zhàn)略;2000年,江南春以互聯(lián)網為新契機,實現了永怡的營業(yè)額破億元。
然而,上億的營業(yè)收入并未讓江南春的日子好過。尤其是2001年,這一年也成為永怡成長史中最為痛苦的一年。伴隨互聯(lián)網經濟泡沫的破滅,永怡也遭受了致命的打擊。自2002年起,永怡開始全新的嘗試,分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全力向媒介策略服務商的角色轉變,讓永怡發(fā)展成專業(yè)的媒體購買代理商;另一方面則是打造新興傳媒。
2003年5月,江南春注冊成立分眾傳媒(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并出任首席執(zhí)行官。當分眾傳媒通過私募獲得充沛資本之后,江南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全國各大城市掀起了圈地攻勢,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江南春在全國四十五個城市中占領了2萬棟商業(yè)樓宇。據最新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分眾已在全國擁有3.75萬塊液晶屏!陡2妓埂冯s志曾這樣描述:江南春以最快的速度占領當地的主要高檔寫字樓,將剩下的市場空間留給了隨后出現的模仿者。其后的2年間,分眾總共獲得了近5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并于2005年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分眾傳媒2004年銷售收入2.4億元,擁有中國樓宇廣告77%的市場份額。
自2010年以來,分眾傳媒每個季度均保持著30%左右的同比增長速度。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分眾傳媒今年第三季度凈利潤為6220萬美元,較上一季度的4280萬美元增長了45%。此外,6月11日,納斯達克OMX集團公布了納斯達克Q-50指數的季度調整結果,分眾傳媒被納入納斯達克Q-50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