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11月30日宣布,從2011年12月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2008年12月以來存款準備金率的首次下調。有網民認為,央行此前提出貨幣政策將微調預調,此次下調存準率當屬意料之中,但不應將此視為貨幣政策真正轉向。下調存準率應與經濟增速放緩有關,不過,放松貨幣政策僅可緩解鎮(zhèn)痛,在短期內構成利好。中國經濟的問題,還需大力加快轉型來解決。
下調存準率屬于微調預調
“連平”在微博上說,存準率下調符合預期。這是考慮到當前存準率實際水平較高、外匯占款大幅少增等導致銀行流動性偏緊,信貸投放能力受到制約。此次下調有利于緩解銀行流動性壓力,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和宏觀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預計2012年底之前,存準率仍可能下調5次以內。
“李稻葵”的微博說,11月底宣布下調存準率屬于微調預調的范疇。國際是歐債危機加劇,資金有流出的跡象,國內是貨幣內生增長的速度似乎在放緩,10月M2同比不到13%。是否是整體轉向?我個人觀點是不好說。須監(jiān)測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包括黑天鵝事件,國內形勢也極微妙,如地產的走勢。無教條可依。
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
有網友認為,貨幣政策不能因為國內經濟短期形式而調整,貨幣政策要遵循長期原則,央行下調商業(yè)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并不能表示貨幣政策轉向。
“易憲容”的博客指出,這次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只不過是向市場發(fā)出一個試探性的信號,先觀察市場是如何反映的以及未來經濟數據又有什么變化,特別是未來CPI是不是能夠進一步回落。如果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仍然很大,那么整個貨幣政策的基調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易憲容”稱,貨幣政策預調微調不僅在于不斷地放松對商業(yè)銀行信貸的數量管制,更重要的是要讓整個央行貨幣政策工具運作的方式發(fā)生較大轉變。把以往貨幣政策工具注重于數量工具調整轉向到價格工具上來。因為,如果不從價格機制入手,讓整個金融市場價格機制扭曲,這樣的貨幣政策對市場的負面影響會很大。而把貨幣政策調控的重心放在價格工具上,就得先放松對銀行數量工具的管制,這樣才能讓商業(yè)銀行有更多大風險的定價能力。這次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也就是這種貨幣政策工具轉向的開始。
放松貨幣政策只能短期鎮(zhèn)痛
有網站調查數據顯示,有55.73%的網民認為此次下調存準率會加劇通脹;54.86%的網民認為此次下調存準率會推高房價;另外,還有56.05%的網民認為此次下調存準率對于股市來說是利好。
“葉檀”的博客指出,雖然此次中國央行下調50個基點存款準備金率,釋放4000億貨幣,應對的是年底的兌付危機,不可能對金融經濟發(fā)生太大影響,只具有象征意義。但是,時隔3年后各國央行從信誓旦旦的經濟正;,到逐步走向寬松,說明此前全球經濟已經在貨幣發(fā)放的鴉片榻上躺得太久,失去了正常生存的能力。今后經濟最好的結果是逐步減少貨幣劑量,最壞的結果是無法起身。降存準率是為了緩解陣痛的暫時舉措,而不是向寬松的貨幣泡沫全面投降。
“葉檀”說,放松貨幣政策只能短期鎮(zhèn)痛,救不了實體經濟。全球實體經濟缺的不是資金,而是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盈利模式以及對于此前的高福利政策的反思。此時逼迫銀行貸款、企業(yè)投資,只能惡化未來的資金配置,導致進一步的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