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貨幣政策的實質性放松,決定了A股本輪調整幅度有限,從形態(tài)上看,可能是一個三重底。主要基于以下三個理由:
中國的貨幣剩余度指標在好轉。基于工業(yè)增加值估算的貨幣剩余,9月末已見底,10月已有所反彈,而股市恰好于10月見底。
根據中金公司最近發(fā)布的《中國利率策略周報》透露的信息,11月前半月的信貸投放不到6000億元貸款增量的1/3,10月下旬信貸驟增曇花一現(xiàn)。不過既然中國政府貨幣政策微調的基調已定,11月前半月政策力度偏弱,則未來的政策力度將會加大。
去年末,針對涌入中國的熱錢規(guī)模較大的壓力,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將建一個池子,以容納國際熱錢。當時一度幻想股市將是這個池子,后來終于水落石出,原來是外匯儲備。最直接的政策是從2010年開始,連續(xù)12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以此凍結新增外匯占款。按10月末79.21萬億人民幣存款余額來計算,共凍結資金4.75萬億,而2010年年初至今,新增外匯占款約為6萬億元?梢哉J為,當新增外匯占款下降后,在通脹明顯見頂?shù)那闆r下,存款準備金率將下調。
央行21日公布的數(shù)據顯示,10月份中國外匯占款負增長248.92億元,為2008年1月份至今三年多來的首次負增長。因此,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時間可能提前。
據新華社統(tǒng)計,在全球28個經濟體的資本市場中,2010和2011年,中國的資本市場熊冠全球。根本原因是中國股市的過度融資,而且高市盈率發(fā)行同時超募,導致同一只個股對A股市場的資金抽取力度前所未有。目前,這一導致A股長期熊市的根基有改變的跡象,上周五,證監(jiān)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多管齊下改變A股新股高估值發(fā)行的問題。顯然,A股市場的生態(tài)將逐步改善。
在美國、香港的資本市場,擴容最近一二十年從來不是市場的壓力,因高估值的股票往往發(fā)不出去,甚至認購不足導致IPO夭折。上市公司為避免IPO無人問津,被迫以確定能獲得足額認購的市盈率招股。而目前A股市場的不合理機制導致新股惡意圈錢長盛難衰。
今年A股市場從3000多點以來的持續(xù)下跌,基本可以確認已到底,除非有雷曼倒閉式的新的系統(tǒng)性風險爆發(fā)。由于股市估值和貨幣政策等主要因素決定了A股中期的趨勢向上,因此從上周三開始的短期下跌走勢,只是對前期上漲的調整,而不是新一輪下跌行情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