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央行日前以設定歐元兌瑞郎匯率下限的手法干預匯市,以阻止瑞郎的強勁升值。瑞郎對歐元在6日暴跌近9%以后,一周來維持在設定目標1.20以上的水平。瑞士央行已表示,會大幅、持續(xù)地削弱瑞士法郎,并已準備好“無限量”購買外幣。
瑞士央行此舉遭市場人士普遍質疑,被看作是飲鴆止渴之舉。但瑞士央行也確是被逼無奈。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人均GDP在73000瑞郎左右。在全球142個經濟體中,瑞士已連續(xù)三年居全球競爭力之冠。疲軟的美國經濟和持續(xù)不斷的歐債危機凸顯出瑞士避風港的作用,國際游資大量涌入,推動瑞士法郎迅速升值。
瑞士經濟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主要工業(yè)品的70%外銷,商品和服務出口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歐盟是瑞士最大的貿易伙伴,瑞士對歐盟出口占出口總額的60%,進口占總額的80.4%。對于這樣一個規(guī)模不是很大的開放型經濟體,本幣被迫迅速升值的結果是經濟可能陷入衰退。
瑞士的企業(yè)已經感受到瑞郎升值的威脅。Rivella汽水是瑞士獨有的“國飲”,是一種牛奶提煉乳清制成的飲料,深受瑞士人喜愛。瑞士每年每人平均要喝掉10升的Rivella。這一瑞士“名優(yōu)產品”20%的產量銷往國外。由于瑞郎不斷升值,企業(yè)的國際競爭力隨之降低。企業(yè)面臨的問題是,如果不調高產品價格,就必須加快向國外轉移生產的步伐。對這家以“瑞士人的Rivella”自傲的企業(yè)來說,這是一個迫不得已的“國際化”進程。
而對于大量中小企業(yè)主來說,則只能直面瑞郎升值的威脅。瑞士奶酪世界聞名,而奶酪生產商基本都是中小企業(yè)。這些企業(yè)生產的奶酪近一半出口到歐盟,瑞郎不斷升值就意味著出口量不斷下降。雪上加霜的是,由于進口奶酪相對便宜,瑞士人對瑞士奶酪也不再忠誠,轉而購買荷蘭和德國的奶酪。對這些小企業(yè)主及為他們供應奶源的奶農來說,已經感受到企業(yè)生存與否的恐懼。
更直觀的感受來自旅游業(yè)。瑞士旅游業(yè)是僅次于機械制造和化工醫(yī)藥工業(yè)的第三大創(chuàng)匯行業(yè)。由于瑞郎升值,今年到瑞士旅游對歐元區(qū)的旅游者來說價格上漲了20%。在號稱瑞士最美麗、最理想的旅游城市盧賽恩,旅館的價格在每人每晚50歐元左右,這個價格是德國的兩倍。統(tǒng)計顯示,今年到盧賽恩過夜的德國旅游者比去年減少了10%,意大利旅游者少了12%。雖然盧賽恩現在還擠滿了來自亞洲的客人,但這些亞洲的旅游者一般只住一星或二星的旅館,盡量不在餐館用餐,不雇用當地導游。對這個以旅游為支柱產業(yè)的城市來說,顯然這都是不讓人樂觀的事情。
為了避免瑞郎持續(xù)大幅升值對經濟造成實質性傷害,瑞士央行自今年8月以來,連續(xù)采取措施干預外匯市場,但均告失敗,終于祭出最后一個“殺手锏”。且不說這一方法可能引發(fā)匯率戰(zhàn)等等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單從瑞士本身來看,瑞郎與歐元掛了鉤,瑞士的經濟甚至金融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就要受到歐元區(qū)的影響。瑞士在某種程度上加入了“歐元俱樂部”。在全球化愈來愈甚的今天,瑞士想獨善其身確實也是很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