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的免费阅读

借鑒香港經驗,推動內地利率市場化改革
2011-05-27   作者: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財資部主管 黃偉鴻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利率市場化不僅是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趨勢,也是中國自加入WTO、向外資銀行全面放開銀行業(yè)務后,又一項國內金融體系改革和發(fā)展的重要內容。
  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不僅可以促進中國金融市場更趨成熟、提高銀行的整體競爭力與經營能力、增強金融體系運作的市場化水平,同時也會在縮小本外幣利率差額的同時,減輕外匯管制的政策壓力、拓寬本外幣溝通的渠道,為以后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兌換創(chuàng)造條件。
  不過,一如其它重要改革,利率市場化的發(fā)展亦有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特別是利率市場化關乎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更不能掉以輕心。利率市場化后,銀行可以在市場自由競爭,吸引存款及刺激貸款。但這亦同時增加了銀行高息攬存和過度放貸的風險,最終危害銀行的信貸質素及盈利,以致整個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
  上個世紀90年代,香港走過了一條利率市場化改革之路,其中一些做法和經驗,可為我們借鑒和參考。
  香港從1994年10月1日起,開始逐步實施利率市場化改革,到2001年7月,香港的利率管制已全面撤銷。而在1964年7月至1994年10月期間,港元存款利率還受香港銀行公會所頒布的《利率規(guī)則》管制設定利率上限。
  撤銷利率管制之后,香港銀行業(yè)間經歷了很大的變化。銀行之間競爭加劇,業(yè)內并購加速,令銀行數目下跌。香港本地商業(yè)銀行數目由1995年底的185家,下跌至2011年1月的145家。
  由于競逐存款,香港的銀行保留及招徠顧客的成本亦有增加。貸款業(yè)務方面的激烈競爭導致貸款息差收窄,尤其體現在按揭貸款業(yè)務方面。資金成本上漲、貸款息差收窄,最終使銀行凈息差收窄。
  利率市場化后,香港的銀行亦努力拓展新收入來源,注意力轉向利潤較高但附帶風險也較高的產品,包括證券、單位信托基金、保險、私人銀行等財富管理業(yè)務。銀行還減少了對高成本存款的倚賴,減少通過分行爭取存款,引入服務收費,鼓勵存戶使用電子或網上銀行服務。同時,鼓勵存戶整合所有存款,并將儲蓄戶口分級制,大額結余的存戶可享受較高息率,結余少的存戶所得的息率較低,因此并非所有存戶都能得益。
  放寬利率管制之后,正是因為香港的監(jiān)管機構適時加強監(jiān)管,規(guī)避了一些潛在的風險,從而確保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成功推進。
  銀行流動資金風險和利率風險在利率市場化之后都會增加,更多的存款或貸款業(yè)務以較為波動的銀行同業(yè)拆息為基礎,因此銀行需更頻繁檢討和調整資產與負債結構。政府除了要鼓勵銀行間良性競爭,也應密切關注市場走勢,以免出現“割喉式競爭”,導致壟斷及寡頭壟斷的情況出現。
  同時,銀行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后,會積極開拓范圍更廣、更嶄新的服務,提供的金融產品種類繁多且復雜,所涉及的風險亦不同,消費者未必容易理解。因此,監(jiān)管機構須設立標準以界定高風險或復雜投資產品,并作出分類,保障消費者利益。
  利率市場化后,銀行系統(tǒng)性風險亦會有所增加。競爭加劇雖然符合公眾利益,但亦可能令銀行因爭取盈利而承受過大的風險,最終損害存戶的利益及影響銀行體系的穩(wěn)定,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fā)的環(huán)球金融海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另外,風險管理手法的演變、廣泛普及的杠桿式金融借貸及金融市場或產品的變化等因素,都會增加系統(tǒng)性風險。因此,監(jiān)管機構不能只著眼于個別金融機構或行業(yè),更要關注跨越不同金融機構及市場的情況,分析金融機構之間或金融機構與市場之間的潛在連鎖效應,例如高度關聯(lián)機構之間的相互風險承擔。同時,監(jiān)管機構亦需要對金融產品進行審批,保持警惕,及早識別相關風險。
  除香港以外,不少地區(qū)亦曾經歷不同程度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9年的一篇文章分析,美國于1980年分6年逐步開放存貸款機構的存款利率,但最終導致逾1000多間資產總值逾5000億美元的存貸款機構倒閉,令政府及國民共損失逾1500億美元。北歐國家芬蘭、挪威及瑞典亦因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逐步開放利率而在90年代初出現類似美國存貸款機構的危機。同樣情況亦曾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土耳其。政府監(jiān)管不足(如發(fā)生在美國及北歐國家的危機)或金融基礎薄弱(如土耳其當年的情況)是導致上述國家在利率市場化后出現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上述經驗顯示,利率市場化必須循序漸進,以配合監(jiān)管及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完善,才可事半功倍,及避免金融危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兩會特刊•新聞]銀行業(yè)委員:利率市場化要求銀行深調整 2011-03-07
· 利率市場化促銀行深度調整 2011-03-07
· 銀行業(yè)委員:利率市場化要求銀行深度調整 2011-03-07
· 劉明康:存款利率市場化尚無時間表 2011-02-21
· 央行否認存款利率市場化試點啟動 2011-02-16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zhàn)白熱化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