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生在超市買了罐頭,結賬時發(fā)現(xiàn)小票上的價格和他印象中貨架上價格標簽不一樣。記者介入調查,發(fā)現(xiàn)這起糾紛有些“說不清”。
24日下午,吳先生在東渡新華都超市購買了一罐古龍罐頭,結賬時發(fā)現(xiàn)小票顯示罐頭單價為6.2元!拔矣浀秘浖苌蠘说氖4.5元!眳窍壬攬鱿虺刑岢鲑|疑,工作人員二話不說,直接答應了他的退貨要求。但回家后,他仍覺如鯁在喉——他懷疑超市價格欺詐。
25日,記者來到東渡新華都超市。貨架上,標價4.5元的古龍肉醬罐頭與6.2元的古龍香菇肉醬罐頭相鄰排列。記者留意到,6.2元的價格標簽,打印時間是3月24日,也就是吳先生購買的那天。
聽明記者來意,店長助理林女士查詢了當天的退貨記錄,隨后告訴記者,工作人員曾跟吳先生解釋過,他挑選的是香菇肉醬罐頭,與肉醬罐頭價錢不一樣。
林女士調取了電腦資料,資料顯示,該款罐頭在24日0時曾做過價格回調。24日以前的幾天價格都是4.5元,林女士表示,那是促銷時的價格。
林女士告訴記者,超市員工每日早晨6時上班時,就要先調取當日的價格調整明細,并更換標簽。所以吳先生24日下午購買時,標簽上的價格應該是已經(jīng)調整過的。對此,林女士解釋說,顧客在挑選產(chǎn)品時,可能會將其他商品放在相鄰的產(chǎn)品堆里,工作人員來不及整理,顧客就看錯了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