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新增外匯儲備帶來的種種壓力,近日多位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建言,要卡住外匯儲備的增量,促進外匯資金走出去,并對外匯儲備的資產形態(tài)作出適當調整。
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猶如坐上了高速列車,增長迅速。央行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28473億美元,同比增長18.7%。其中,2010年四季度新增外匯儲備1990.35億美元,創(chuàng)下單季度外儲新增量之最。
“每年新增的國家外匯儲備,全部是央行用基礎貨幣買進來的。如1997至2005年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8.26元,意味著每增加1美元國家外匯儲備,央行就要增加動用8.26元人民幣的基礎貨幣向商業(yè)銀行購匯,這8.26元“高能貨幣”轉入商業(yè)銀行,再乘上4至5倍的貨幣周轉速度,可放給市場的貸款總額就是40元人民幣上下!北本┐髮W國家發(fā)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曾撰文指出。
“而伴隨外匯儲備增加形成的基礎貨幣投放,在通貨膨脹時期對央行緊縮貨幣的政策造成干擾。央行可以通過發(fā)行央票、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來沖銷其影響。但這些沖銷措施的實施有一定困難和成本!睂ν饨洕Q易大學中國國際貨幣研究中心主任孫華妤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今年1月就曾撰文指出,央行雖然進行了大規(guī)模對沖操作,但市場流動性仍非常充裕,引發(fā)通脹預期。自2003年4月開始發(fā)行央行票據算起,大規(guī)模對沖操作已持續(xù)八年,截至2010年9月末,對沖率(即存款準備金余額+央行票據余額/外匯占款余額)約為80%。
“外匯儲備還是要有一個適度規(guī)模,不要認為儲備越多越好。”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黃澤民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理論上,一個國家合理的外匯儲備應當滿足三個指標,一是其3-4個月進口所需要的用匯,二是其10%的對外貨幣性負債,三是其干預外匯市場、穩(wěn)定匯率所需要的外匯儲備“再怎么算,中國的外匯儲備只要有現在的一半就夠了!彼J為,目前中國的超額外匯儲備已經有了尾大不掉之勢。
易綱近日表示,多年以來我國一直推進外匯儲備投資的多元化,對很多人提到的購買黃金和大宗商品的建議會予以考慮,但限于市場的容量,對這些投資會“比較慎重”。
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主題為“貨幣政策及金融問題”記者會上,易綱說,多元化一是在幣種上的多元化,如主要的可兌換貨幣、儲備貨幣、新興市場的貨幣;二是在資產上的多元化,只要資產符合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的要求,央行都會予以考慮,然后進入一個嚴格的、在防范風險前提下的投資程序。
黃澤民認為,應當通過投資、采購等渠道消化超額國際儲備?紤]到我國正處于新興工業(yè)化時期,應該主要向石油、礦藏等資源類領域進行投資。采購國外的先進裝備、先進技術,以國外先進裝備和先進技術填補國內制造業(yè)的空白,提升我國制造業(yè)的技術水平。另外,要優(yōu)化國際儲備結構。黃金在儲備中的比重應該不低于30%。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按照美元40%、歐元30%、日元10%、其他貨幣20%的比例,以防范匯率風險。外匯儲備的資產形態(tài)以外國國債、銀行存款以及現金等資產為妥。
“這個錢(外匯儲備)一定要用好,保值、增值,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我一直認為應當把一部分的外匯儲備變成資源,把一部分外匯儲備變成海外的資產,把一部分外匯儲備變成對中國企業(yè)海外經營的支持!比珖䥇f委員、摩根大通亞洲投資銀行副主席、中國投資銀行CEO方方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雖然花掉超額的外匯儲備已經成為了共識,但也有部分委員提醒,在花的過程不能盲目投資,應當追求有效的海外擴張。
“我們想去買大宗商品,買礦產,但是由于政治因素,好的東西、你看中的東西人家不一定會給你。多元化的方向沒有錯,但是不要盲目地去買大量的資源和礦產,買礦產是要評估的,買不好也是風險。要追求有效的海外擴張!比珖䥇f委員、交銀施羅德基金副總經理謝衛(wèi)在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也表示。
易綱在那次記者會上也表示,外儲投資是在大量研究后決策的“我們是在對各種資產的安全性、市場深度和市場容量以及收益性綜合考慮之后,在充分防范風險的前提下進行多元化的配置的。這種多元化的配置,實際上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外匯儲備資產運用的安全和回報的穩(wěn)定!币拙V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