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威脅也不頂用,走!
金融危機以來,英國大概是加稅最為堅決的國家。2009年5月22日起,英國開始對年薪15萬英鎊的員工加增10%個人所得稅,從40%上調到50%。隨后,一系列增加稅收的政策陸續(xù)出臺。
去年起,英國政府更改企業(yè)稅率,主要涉及企業(yè)在海外經營所得的專利權及商標等知識產權收入。消息一出,麥當勞、卡夫食品、寶潔、高露潔棕欖及雅虎等美國大企業(yè)紛紛將歐洲總部從倫敦遷往瑞士。
金融危機后,不少企業(yè)感覺經營困難,英國政府的加稅決策除了讓跨國公司紛紛出走,甚至連英國本土企業(yè)也嘗試遷往海外。
今年7月,英國政府公布了監(jiān)管改革法案,金融管理局(FSA)為了迎合G20會議提出的“限薪令”,不得不不斷向銀行加稅。一些排名靠前的銀行領導者對此很氣憤,紛紛表示要將根據(jù)地移至國外,因為限薪和加稅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國際競爭力,也讓銀行流失大量金融人才。
由于不堪忍受監(jiān)管機構的死纏爛打,英國大銀行家威脅FSA稱,如果再拿薪水和加稅問題說事,將考慮把公司總部遷往其他國家或地區(qū)發(fā)展。
不過,英國政府顯然是少有的強硬政府。盡管有不少企業(yè)選擇逃離英國,但英國政府始終未改加稅初衷。也正是因為英國政府的堅決姿態(tài),使得英國有足夠余力參與幫助陷入歐債危機的其他歐盟國家。
歐債國 強加的稅不甜,反!
盡管各國的財政壓力都在增長,但真正陷入困境的畢竟是少數(shù)。這些“少數(shù)派”不得不被迫在監(jiān)督下加稅。顯然,大部分國家不愿意面對上述局面。以愛爾蘭為例,該國頂著不小的壓力一直拒絕來自外界的資金援助,正是因為一旦簽署援助協(xié)議,將不得不接受嚴苛的條件。
到目前為止,歐盟和IMF對愛爾蘭發(fā)放貸款設定的條件包括要求愛爾蘭提高稅收和減少開支。
愛爾蘭政府計劃在4年內削減150億歐元財政赤字,以實現(xiàn)到2014年將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控制在歐盟要求的3%之內。歐盟開出的條件還包括要求愛爾蘭提高公司稅和增值稅。該國目前的公司稅處于12.5%的較低水平,增值稅為21%。此前,希臘接受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援助的條件之一是將增值稅從19%提高至23%。
此外,有歐洲媒體12月6日報道稱,繼希臘和愛爾蘭之后,葡萄牙很可能淪為下一個申請救助的歐元區(qū)成員國。葡萄牙可能需要歐盟和IMF提供450億至600億歐元救助。若不求援,可能無法撐過今年。
為了避免被強迫加稅,葡萄牙總理蘇格拉底已經開始嘗試自主加稅。葡萄牙政府提出了加稅和公共部門減薪的節(jié)支預算案,蘇格拉底希望這項政策可以支撐葡萄牙渡過難關。
不過,享受慣了低稅收的歐洲居民顯然不會輕易接受政府的加稅決定。加稅已經逐漸成為歐洲各國政府的“催命符”,導致內閣重組甚至政府倒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