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和360終于向用戶低頭認錯了。兩家公司從前段時間的劍拔弩張,到現在的“服服帖帖”,工信部的通告的確立竿見影。
但問題是,相信很多人對騰訊和360大戰(zhàn)(簡稱3Q大戰(zhàn))能否真正“消停”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原因很簡單,作為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在沒違背國家政策法規(guī)的前提下,不可能因為行政部門的一紙命令,而放棄巨大的經濟利益。如果遵循市場經濟的各項游戲規(guī)則,3Q大戰(zhàn)兩位主角間的見招拆招,其實并不會引起這樣的震動。但關鍵是,目前中國互聯網市場的現狀,就好比美國西進運動時的“狂野西部”,除了手握老槍瘋狂地跑馬圈地外,根本無法容忍其他人在自己的領地轉悠。因此,在“用戶至上”、“得用戶者得天下”的中國式互聯網“狂熱”下,任何人都會毫不猶豫地撕破老臉,和對手玩命兒死磕。
事實上,作為中國開放度最高、競爭也最為激烈的市場,互聯網產業(yè)曾在這樣的自由競爭氛圍中,經歷了技術和產業(yè)雙重快速發(fā)展,不但創(chuàng)新了一大批可以和國外企業(yè)分庭抗禮的技術,也誕生出騰訊、360這樣為人稱道的互聯網企業(yè)。但這樣放任自流的“狂野”發(fā)展,終究會有一個盡頭。就好比今天的3Q大戰(zhàn),當網絡巨頭們的底盤無法進一步擴大,因為爭奪用戶而產生的利益戰(zhàn)爭就在所難免了。
不管騰訊是否用一種“永遠在抄襲”的策略在霸道地維護自己的生存空間,也不管360是否還繼續(xù)著周鴻祎“流氓軟件”的拳腳功夫去搏殺出一片天地,現在的中國互聯網產業(yè)需要的不是誰對誰錯的道義,而是能夠勒住騰訊、360這樣野馬的“秩序”。
雖然從版權和知識產權等政策法規(guī)上,很難給騰訊貼上“侵權者”的標簽,但以騰訊和360們現在的龐大身軀,完全有可能將“強者通吃”的法則玩弄得游刃有余。所以,出于整個互聯網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以及充分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原則,必須有人站出來,用“秩序”去規(guī)范那些實力強勁的“大魚”,還要用“秩序”保護那些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小魚”。
《反壟斷法》似乎可以成為這種“秩序”,但互聯網世界在技術上的日新月異,使《反壟斷法》很難用于判定具體案例。另外,《反壟斷法》還有可能成為競爭對手間進行新一輪攻擊的全新武器。因此,將于11月25日在北京市朝陽區(qū)法院開庭的騰訊訴360不正當競爭案,以及互聯網反壟斷聯盟秘書長姚克楓、法易網CEO王豐昌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提請對騰訊進行的反壟斷調查,就成了所有互聯網用戶,以及所有想成為馬化騰、周鴻祎那樣的網絡英雄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所關注的問題。
我們不反對做大做強,但反對不讓別人做大做強;我們也不反對保護自己的利益,但反對不讓別人保護自己的利益;我們不反對競爭,但反對不讓別人競爭。3Q大戰(zhàn)只不過是中國互聯網產業(yè)從無序的“狂野”發(fā)展,到被“秩序”管制,最終到有序發(fā)展的序曲,F在,3Q大戰(zhàn)的雙方暫時偃旗息鼓,但后續(xù)的訴訟卻接踵而來,也注定了這條通往“有序”的路不會是坦途。但不管這些訴訟和調查的結果如何,都將會是“有序”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