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的免费阅读

 您的位置: 首頁 >> 首頁 >> 國內
電信詐騙日益猖獗 銀行、電信竟成"幫兇"?
2010-07-19   作者:記者 方列/杭州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年來,銀行匯款體系和通信技術獲得了快速發(fā)展,然而行業(yè)監(jiān)管制度上的滯后與缺失,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社會治安防范漏洞,這些漏洞被境內外不法分子大肆利用借以隱身、跨境作案,使公安機關始終無法擺脫‘破案難、防控難’的困境。”

  近年來,利用手機短信、電話和網絡等通信手段實施的電信詐騙犯罪活動日益猖獗,詐騙手法層出不窮,花樣不斷翻新,上當受騙者眾多,損失慘重。
  “電信詐騙犯罪突出的特點是以非接觸性的方式作案,整個犯罪過程中,不法分子與受害人不用打照面就能完成犯罪!贝驌綦娦旁p騙犯罪專家、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金大志介紹,“借助的兩個必要載體,一個是現(xiàn)代化的通信工具,另一個是銀行的資金支付系統(tǒng)。前者是實施犯罪的必要載體,后者是犯罪得逞的必要載體!

  電信運營商監(jiān)管缺位淪為“幫兇”

  在偵破了大量的電信詐騙案件后,警方發(fā)現(xiàn),有相當數(shù)量的電信運營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不顧社會公共利益,為電信詐騙集團提供通信線路、服務器和軟交換平臺等技術支撐。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公安部門了解到,當前電信通訊部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通訊產品登記管理混亂?少Y犯罪的各種通訊工具以及詐騙網站域名注冊多數(shù)不需實名登記,或淪為無審核“記名”登記。部分電信運營商甚至批量開發(fā)銷售群發(fā)短信卡、無記名卡,謀取更大利潤。騙子們鉆了這個空子,四處購買手機卡,用于撥打詐騙電話,發(fā)送詐騙短信。作案得逞后迅速銷毀卡號,再購買新卡繼續(xù)作案,使公安機關難以偵測犯罪窩點、鎖定犯罪嫌疑人。
  2009年5月,浙江省麗水龍泉市公安機關在街面巡查時,查獲2名湖南雙峰縣籍男子,當場收繳無記名手機卡3萬多張。據犯罪嫌疑人交代,這些手機卡均是從各地街面店鋪批量購買,準備用于群發(fā)詐騙短信犯罪。
  二是違規(guī)經營現(xiàn)象十分突出。各種網絡電話資源營銷失管失控,犯罪分子利用網絡電話技術,同時自動撥號呼叫百門以上電話,任意設置顯示號碼,冒充公安局、檢察院、法院電話號碼,欺騙性強,隱蔽性高,已成為跨境電信詐騙犯罪的主流手段。
  浙江寧波市公安機關偵辦的一起電信詐騙案件中,不法分子從國外及臺灣撥打網絡電話,改號顯示北京、江蘇、上海、福建、廣東等地公檢法機關電話號碼,對29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群眾進行詐騙,專案組僅對涉及浙江、北京和福建3地的案件進行初查,就核實到近200多人上當,涉案金額達1331萬元。
  三是通訊運營商放任不法分子群呼群叫、群發(fā)短信行為。一些地方運營商對大規(guī)模批量發(fā)送詐騙短信或連位撥號,出現(xiàn)流量異常等情況不管不顧,放縱犯罪,有的還趁機擴建基站增加話務量,從中斂財。
  如在今年公安部督辦的一起大案中,大陸共有80余名不法運營商參與提供電信詐騙線路、平臺服務。其中,提供詐騙電話對接服務的運營商涉及全國11個地方共27家公司。通訊運營商不主動提供線索,公安機關就根本無法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辦案單位只能被動地從案到人開展偵查,消耗巨大,最后卻無功而返,案件久偵不破。
  四是調取涉案通信數(shù)據難導致偵查辦案屢屢受阻。通訊資料是公安機關辦理此類案件的重要突破口。實際工作中,公安機關往往無法及時從通信運營商手中獲得完整信息,嚴重制約了偵查活動的深入進行。通信企業(yè)開發(fā)使用的一號通、400等智能電話,具有呼叫、接聽轉移、捆綁多個電話及隱藏主叫號碼等功能,購買人不需出具證件,就可到通信企業(yè)或網上購買。騙子就是利用了此類電話的功能,設置多重轉接,頻繁更換捆綁手機,遠隔千里實施詐騙。公安機關順線偵查時困難重重。
  江蘇南京市公安機關偵辦的一起電信詐騙案件中,詐騙團伙通過QQ向400電話公司申請17部400電話號碼,先后捆綁過70多部手機卡和小靈通號碼異地作案。由于作案用電話號碼歸屬廣西桂林、南寧、廣東湛江、四川成都、海南?、浙江杭州、山東等地,公安機關輾轉6省區(qū)行程數(shù)萬公里,花費4個多月近50萬元辦案費,才查找到犯罪分子活動蹤跡。

  被騙贓款“查詢難、凍結難、追繳難”

  銀行資金流轉環(huán)節(jié)是電信詐騙犯罪分子獲取贓款的必經渠道。不法分子利用銀行內部和各銀行之間制度缺失和漏洞,虛假身份開戶、層層分流轉賬、異地甚至境外取款,導致被騙贓款“查詢難、凍結難、追繳難”,人民群眾財產損失無法挽回!
  一是發(fā)卡泛濫、實名制不落實問題突出。金融機構在辦理銀行卡業(yè)務中把關不嚴、為不法分子贓款套現(xiàn)和逃避打擊提供了便利。據統(tǒng)計,全國公安機關共收繳2萬余張涉案銀行卡,涉及各大銀行,無一是以犯罪分子本人身份開設的。有從農民工、大學生手里購買身份證件批量辦理,有網上收購,也有用拾撿、偷盜及偽造的身份證件辦理。目前已出現(xiàn)專業(yè)地下辦卡賣卡公司,誘發(fā)潛在的社會危害加劇。
  二是網銀轉賬業(yè)務的安全漏洞問題凸顯。犯罪分子大肆利用網銀轉賬無金額限制、無次數(shù)限制的漏洞,將騙取的大額贓款快速層層轉賬,最后通過分布在各地的ATM機提取現(xiàn)金,達到短時間內占有贓款、規(guī)避打擊的目的。 
  三是現(xiàn)行查詢制度嚴重滯后。電信詐騙案件往往一案就涉及數(shù)十甚至上百個賬戶,涉及數(shù)個省份多個地區(qū)。按照現(xiàn)行金融機構協(xié)助查詢規(guī)定,辦案單位必須派員帶著法律手續(xù)原件逐一到開戶地調查,公安機關為此投入了大量警力、財力,消耗極大,還貽誤破案時機。
  2008年6月2日,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沈某被人冒充揚州市電信局、揚州市公安局工作人員,以沈某辦理的電話欠費、涉嫌洗黑錢為由,騙取錢款100萬元。經查,本案100萬元現(xiàn)金在1個小時內就被犯罪分子通過網上銀行分別劃轉到33張銀行卡中,這些銀行卡大多數(shù)由團伙中專門負責開卡人員在深圳、山東青島、濰坊等地開戶。為了調取上述全部銀行卡的開戶資料、交易記錄、電話銀行和網上銀行使用情況,專案組不得不安排多路警力出差相關開戶地,才獲取到了犯罪分子在廈門、?凇⑶鄭u、北京等地分別取款、轉賬或者查詢的交易信息1000多條。但案件中的銀行卡開戶資料均為虛假信息,且在等待了十五天后才得到銀行部門反饋的涉案銀行卡電話銀行和網上銀行相關數(shù)據。 
  四是事后救濟措施名存實亡。緊急止付、快速凍結是最大限度挽回群眾損失的有效途徑,但目前銀行對緊急止付的有關規(guī)定已遠遠不能適應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的需要。往往偵查員還在途中,贓款早已被不法分子轉移取走。據統(tǒng)計,各地公安機關依法凍結的資金還不足被騙金額的10%。
  此外根據金融系統(tǒng)規(guī)定,對于被凍結的贓款,需法院出具判決書才能返還受害群眾。近年來,公安機關偵辦的跨國及跨大陸、臺灣地區(qū)的電信詐騙犯罪案件中,相當部分的犯罪嫌疑人潛藏在境外,未能抓捕到案。盡管公安機關凍結了一批贓款,由于案件難以進入審判程序,受害人一直拿不到錢,群眾意見很大。為了保障受害人財產安全,辦案地公安機關還要每隔6個月派員到開戶地續(xù)凍一次,只要案件一日不破,就要無休止地續(xù)凍。

    電信詐騙:正在形成職業(yè)犯罪群體

    近年來,利用手機短信、電話和網絡等通信手段實施的電信詐騙犯罪活動日益猖獗,詐騙手法層出不窮,花樣不斷翻新,上當受騙者眾多,群眾損失慘重!叭遮叢钡碾娦旁p騙犯罪,給人民群眾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薄」膊啃虃删指本珠L黃祖躍說。

    [觀點]專家:當務之急要盡快建立協(xié)作機制

    盡快開展電信、銀行行業(yè)自查自糾和清理整頓專項工作。電信部門全面清理整頓相關電信業(yè)務及產品,強制關閉所有民用非法透傳通信線路(即任意顯號),封堵嫌疑電信詐騙短信,封停電話多重呼叫轉接業(yè)務,規(guī)范完善對網絡電話的管理;各家銀行著重整頓代辦銀行卡和多級轉賬等問題,嚴格落實賬戶實名制,盡快從技術上解決網銀多級轉賬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專項清理整頓,完善監(jiān)控體系,加大經濟處罰力度,建立行業(yè)管理長效機制,切實從源頭上鏟除電信詐騙犯罪賴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中國電信引領互聯(lián)網個人化趨勢 2010-07-14
· 谷歌通過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年檢 2010-07-12
· 谷歌通過工信部2009年度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年檢 2010-07-12
· 印禁售25家中國電信設備商產品 2010-07-08
·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2010-07-06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xiàn)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zhàn)白熱化
·[思想頻道]田立:兩大投行頂不上一條章魚?·[思想頻道]政策性金融 “配角”一樣出彩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